网站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乡村振兴
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摘帽攻坚战的决定
发布时间:2023-01-09 作者:admin 浏览:1553 次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也是我县脱贫摘帽的决战决胜之年。为坚决打赢脱贫摘帽攻坚战,现作出如下决定: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省市系列会议精神,把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首要工作目标,深入贯彻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六看六确保”,落实“七个不落、一个不少”的要求,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进一步强化“县抓落实、工作到村、帮扶到户”的工作机制,全方位压实县、乡、村脱贫攻坚责任,坚决打赢脱贫摘帽攻坚战。

(一)不折不扣完成脱贫任务。围绕“户脱贫”“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村出列”“一低两有两改善”和“县摘帽”“一低一高一全部一接近”标准,科学制定贫困县退出实施意见,综合施策,压实责任,强化保障,确保15226人脱贫和17个贫困村出列,确保顺利通过贫困县摘帽验收。

(二)着力解决突出问题。树立强烈的问题意识和鲜明的问题导向,把发现和解决问题同巡视整改、提升能力、转变作风、防范风险紧密结合,坚持现行扶贫标准,全面排查“三精准”“三保障”“三落实”工作中的突出问题,防止“福利陷阱”和“悬崖效应”。

(三)巩固和扩大脱贫攻坚成果。以“一盘棋”的工作思路,统筹贫困人口和非贫困人口、贫困村和非贫困村,进一步打好“政策补丁”,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让广大农民得到更多实惠。统筹已脱贫户和未脱贫户,切实解决工作中的短板,确保不留死角,不落一人,全面提升脱贫攻坚质量水平。坚持和推广脱贫攻坚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好路子。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科学制定后续帮扶计划和巩固提升方案,持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

  二、工作重点

  严格落实贫困县退出工作要求,紧扣深度贫困县实际,紧盯脱贫攻坚工作中的薄弱环节,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别山等革命老区脱贫攻坚的实现意见》《关于聚焦深度贫困集中力量攻坚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和稳定脱贫质量,聚力攻坚克难,全力打好“三大硬仗”,全面开展“六大提升行动”,确保脱贫成效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

  (一)全力打好“三大硬仗”

1.打好农村住房安全硬仗。坚持组组到、户户清、无遗漏原则,对四类重点对象用于居住功能的现住房(且属唯一住房)进行全覆盖危险性评定,对非四类重点对象户现居住的疑似危险房屋进行全覆盖危险性评定,核准核实农户住房情况,并对近三年来已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的6298人开展“回头看”,在全县176个村(居)分村建立台账,切实做到情况明、底数清、工作目标精准。开展农村危房改造和农村危旧房屋拆除“清零”行动,按照应改尽改原则,对C级、D级危房且属唯一住房的进行修缮和重建;按应拆尽拆原则,对闲置的危旧房屋和废弃的附房、零星建筑在规定时间内全部拆除。整合专项资金、财政涉农资金、各级帮扶资金、退宅还耕政策补助资金,强化资金保障,兜底解决特殊贫困群体基本住房安全问题,保证正常使用安全和基本使用功能,严格控制建设规模,确保不负债建设。坚持挂图作战,倒排工期、责任到人、专项调度工作机制,对危房改造工作进行精准管理,改造一户、销档一户,强化工作推进措施,确保9月份全面完成农村危房改造工作。

2.打好农村饮水安全硬仗。以北部山区环花亭湖西部低山地带和丘陵地区高岗地带以及山头地区为重点,以解决135个行政村14.18万人饮水不安全或供水保证率不高问题为目标,加大资金整合投入力度、优化项目设计方案、加强建设管理、完善管护机制,加快城乡、乡村供水一体化工程建设,全面建成从“源头”到“龙头”的农村安全体系,保证水量、提高水质,使农村居民喝上更加方便、稳定和安全的饮用水。项目建成后,组织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全覆盖评估,针对存在的问题“补漏”“清零”,并加大饮水安全政策宣传力度,切实提高群众政策知晓率和满意度。

3.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硬仗。深入学习推广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全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持续推进农村“三大革命”,启动实施“五清一改”清洁家园行动,深入推进河长制、湖长制、塘长制、林长制,实施河畅水清和增绿增效行动,确保到2020年实现农村人居环境阶段性明显改善,村庄环境基本干净整洁有序,村民环境与健康意识普遍增强。普及推进卫生厕所。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专项行动,建立完善村庄保洁制度。拆除影响安全和农村人居环境的破旧、废弃建筑物,逐步开展生活污水治理,有效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加快示范带动、总体推进、全面提升,高质量推进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和自然村整治。积极引导群众做到室外净、室内净、厕所净、个人卫生净以及生活家具配套规范和生产生活资料摆放规范的“四净两规范”。乡村两级和帮扶责任人积极引导并帮助联系贫困户开展环境整治,革除陈规陋习,全面提振精气神,形成良好生活习惯。继续推进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逐步开展行政村环境整治,着力提升村容村貌。

(二)开展“六大提升行动”

1.开展“双基”建设提升行动。紧盯道路交通、农村电网、宽带网络等基础设施薄弱环节,聚焦深度贫困村,科学谋划项目,细化任务清单,提高项目实施效率,推进基础设施整体提升。重点聚焦农村留守人员、困境儿童、残疾人和老年人等特殊困难群体,着力解决基层学前教育资源供给不足、乡村卫生诊疗水平落后、基层就业服务体系不完善、乡村文化体育养老等设施品质和使用率不高等突出问题,全面提升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养老、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水平,确保基层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2.开展产业扶贫提升行动。围绕“四带一自”产业发展要求,坚持“334”产业扶贫发展思路,因地制宜发展“四养六种”特色产业和高效农业,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联合体,健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支持供销、农业服务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开展农技推广、土地托管、代耕代种、统防统治、烘干收储等农业生产性服务。充分发挥乡村资源、生态和文化优势,发展休闲旅游、餐饮民宿、文化体验、健康养生、养老服务等产业。巩固提升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创建成果,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

3.开展就业扶贫提升行动。拓宽贫困人口就业渠道,坚持“一人一措施”,推动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转移就业,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在“人有一技之长”上摸清技能培训需求,切实增强培训的实用性和实效性,根据不同群体意愿和企业用工需求,有针对性开展精准技能培训、订单培训、定向培训、企业定岗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多渠道就业和增收。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引导贫困人口到“一区三园”就业,让贫困劳动者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业条件;加大扶贫车间、扶贫基地、就业扶贫驿站建设力度,支持建设一批贫困户参与度高的保鲜、贮藏、分级、包装等产地初加工设施设备,全力支持创建产业扶贫园,增加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岗位。拓宽资金扶持渠道,加大农村保洁、保绿、保安、护林、护路、护水等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增加贫困群众工资性收入。

4.开展精准帮扶提升行动。压紧压实“单位包村、干部包户”职责,强化驻村帮扶管理服务,切实做到“一村一规划、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改进帮扶方式,提升帮扶实效,着力增强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提高贫困户对脱贫成效的满意度。坚持群众路线,经常性地开展入户走访,宣传脱贫攻坚政策和成效,了解各家各户实情,化解突出矛盾,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密切干群关系,提高非贫困户对扶贫工作的认可度。压实各级干部责任,加强脱贫攻坚宣传工作,营造人人关心、人人支持、人人参与脱贫摘帽的浓厚氛围,提高各级干部对贫困县退出的认可度。

5.开展扶贫扶志提升行动。切实尊重和发挥贫困群众在脱贫攻坚中的主体作用,开展扶志教育行动,通过典型引路、技能培训、产业奖补、信贷支持,把“想干、会干、能干”的贫困户扶起来。深入开展脱贫先进户和脱贫典型评选活动,全面推广“扶贫夜校”等有效做法,多形式广角度大力宣传,让贫困户学有榜样、行有示范,激发“我要脱贫”的内生动力。不断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健全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组织,推动移风易俗,完善村规民约,教育引导贫困群众弘扬传统美德。大力开展法治扶贫宣传工作,开展对高额彩礼、薄养厚葬、子女不赡养老人等问题的专项治理。

6.开展基础工作提升行动。强化动态管理,守牢“精准”底线,严格识别、退出标准和程序,既避免漏评、错评和错退,又防止该退不退。强化基础信息管理,加强对扶贫开发信息系统信息和数据的排查、核对,发现问题及时修正、补充和完善。本着“精简、实用、规范”的原则,认真做好扶贫手册填写,建好“一户一档”,加强档案资料的搜集、整理,确保规范、统一。强化项目库建设,严格实行“群众参与、村级申报、乡镇审查、县级审批与公告”管理机制,坚持实事求是摸清脱贫需求,坚持精准精细化项目管理,坚持公开透明,实行扶贫项目阳光化管理,确保扶贫资金规范、安全、高效实用。各乡镇、村要对2014年建档立卡以来,贫困人口总数、分年度脱贫人口数、今年拟脱贫人口数以及历年投入的扶贫项目资金进行全面盘点,加强脱贫监测,确保基础实、底数清、情况明。

三、保障措施

各级各部门必须落实脱贫攻坚政治责任,聚力精准施策,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确保全县高质量摘帽。

(一)强化组织保障。充分发挥党委领导和政府主导作用,强化县级领导联系乡镇包保责任制,持续开展三级书记遍访贫困对象行动,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责任导向,深入推进“一抓双促”,把脱贫攻坚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实现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有效衔接。

    (二)强化作风建设。严格落实省、市委关于进一步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坚决破除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的部署和要求,全面开展脱贫攻坚专项巡视整改工作。对标“十整治十坚持”,集中力量解决扶贫领域“四个意识”不强、责任落实不到位、工作措施不精准、资金管理使用不规范、工作作风不扎实等突出问题,清理规范各类检查考评、会议文件、填表报数及考核督导事项,切实减轻乡村基层负担。加大违纪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建立问题线索移送、协查配合、协调会商等工作机制,精准问责问效。建立举报追查制度,对扶贫领域不正之风,一经举报,追查到底。建立查实曝光制度,对查实的扶贫领域案件,坚决予以曝光,形成持续威慑。

(三)强化要素投入。坚持所有工作都向脱贫攻坚聚焦,各类项目资金都向脱贫攻坚聚集,各种资源都向脱贫攻坚聚拢,各方力量都向脱贫攻坚聚合。以产业发展、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和基本公共服务建设为重点,谋划建设项目,细化项目清单,进一步充实县级扶贫项目库。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按规定足额安排县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多渠道筹措社会帮扶资金,优先满足脱贫攻坚需要。加强项目、资金管理,规范项目实施程序,简化资金拨付流程,加快项目实施进度,加大信息公开力度,提高资金使用绩效。建立完善正向激励机制,坚决防止松懈麻痹、厌烦厌战情绪,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持续开展“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继续选派帮扶专班驻村工作。深化县域结对帮扶工作,大力推进社会帮扶,鼓励各类企业、社会组织、公民个人参与脱贫攻坚,努力巩固大扶贫格局。

 

(四)强化调度督查。加强督促检查,严格考核督查,坚持动真碰硬,不走过场。实行清单管理,认真梳理今年的各项工作任务,按照国家、省相关标准及考核要求,逐项分解,制定细化乡镇任务清单、十大工程落实清单、帮扶单位清单、驻村帮扶工作清单,具体到月到季,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开展闭环调度,指挥部每月定期开展专项调度,重点工作根据时间节点和工作需要随机调度,确保各项工作周有安排,月有调度,季有攻势。严肃考核督查,改进考核方式,推行“一月一暗访、一月一通报”工作机制,组建暗访工作专班,开展“自行、自住、自吃、自查”和“不提前打招呼、不允许陪同”月暗访督查,发现问题及时通报调度,并对整改情况开展“回头看”。对重点领域、重点单位和存在问题较多的乡镇、村,采取“机动式”“点穴式”专项巡察,以“铁腕”“铁律”推动工作落实到位。

附件下载: